客服热线:400-668-1224
登录 注册

在巴库Sovetski老城区做城市慢行客

  • 出发时间:2018-08-22
  • 出行天数:12天
  • 人物:亲子
  • 人均费用:1999
  • 集合地点:芜湖

众所周知,巴库有个必玩的景点叫做古城(Icherisheher),其古城墙及其中多处遗迹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。然而却鲜有人了解,在Nizami地铁站周遭的闹市区,隐藏了一片石油热时期聚集了诸多贵族有钱人,现在却逐渐沦为贫民聚居地的老城区。而我对这片区域的了解,也纯碎源于一场意外。

 

记得刚来巴库不久,一位先行来此工作的同事就告诫我:公寓到二十八商场有条近路,但要经过一片老城区,那里的房子极为破旧,租金低廉,有很多贫民生活在那里,比较乱。你一个外国女孩,千万不要冒险独自去走。我听从了她的警告,每次独自去二十八商场都绕道而行。唯独有一次,我和几个同事一起抄近路,我看到了很多拆除中的建筑,从断壁残垣中依稀可见,这些有着华丽雕塑和装饰的建筑,显然是有着光辉过往的。我试图多拍几张照片,但大家敦促不要在此过多停留,只好作罢。

 

直到有一天,我漫无目的地散步,不小心迷路了,走到一片荒凉的区域。萧瑟的风伴着黄沙,将挡在路上的一切都吞噬了,徒留一片空旷。车辆从我身边穿梭而过。一辆破旧到在中国早该被车检所淘汰的老吉普车,在我身边停了下来,司机好心地询问要不要载我一程。我摆摆手,和他说了谢谢。车子便又“突突突”地开走了,我看到车的后备箱由于超载大张着,四个轮子在与地上砂石的生死较量中貌似马上就要分家。

 

我随手抓拍了一张照片,却意外发现照片呈现出美国西部片的感觉,有一种废墟之美。我把它发到了Instagram上,而后有人评论说,这是Sovetski老城区。于是,Sovetski这个名字,第一次深深印在我脑海里。


 

我对这片区域的探索始于维基百科。Sovetski源于苏联时代一条名为Sovietskaya的路(现在改名为Narimanov大街)。这片区域的很多老建筑都有一百年的历史,包括一些博物馆、清真寺、澡堂和名人故居。据政府数据统计,截至2014年,Sovetski区域依旧保留了230座历史建筑。而从2014年开始,为了改善交通等城市规划的需要,这片地区也纳入了拆迁改造计划中。

 

(Teze Pir 清真寺外部  Photo by EldarFarzaliyev)

 

我访问的第一座历史建筑是位于Mukhtarov大街的AgabalaGuliyev 故居。19世纪晚期,在石油热背景的新经济形势影响下,模仿欧洲的建筑风格一时成了社会风潮。当时巴库的知名企业家AgabalaGuliyev前往西欧旅行,回国后他对阿塞拜疆的欧洲建筑风格并不欣赏,于是邀请波兰建筑师 YevgeniSkibinski秉承民族风格设计了自己的房子。

 

走进这栋建于1889年的古老建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梭于拱门中的长长台阶。墙面上的几何图案,阿拉伯和土耳其风格的装饰,贴有白色瓷砖的壁炉,以及华丽的地毯,都带有明显的东方韵味。

 

这座昔日豪宅如今成了阿塞拜疆建筑师协会的办公场所。我也在那里有幸采访到了协会的会长,ElbayKasimzade先生。他告诉我,Sovetski的多数楼房都建于石油热时期(1872-1920年),因此很多楼房都融合了欧洲元素和民族特色。当时,有钱人一般都住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段,而中产阶级则住在离里海较近的地段。很多有名的国内外建筑师都在Sovetski留下了他们的杰作。

 

七座极具穆斯林国家特色的清真寺也是Sovetski地区很难忽视的建筑,其中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矗立于Mirza FataliAkhundov大街的 TezePir清真寺。

 

(Teze Pir 清真寺内部)

 

 Teze Pir清真寺由女性慈善家Nabat khanim Ashurbeyova于1905年主持兴建。在清真寺1914年最终完工后不久,十月革命爆发,不得不暂时关闭,后来成了一座电影院。直到1934年,清真寺进行了修缮,并重新以其原本的宗教功能对外开放。现在,游客只要不打扰祈祷者,都可以免费入内,一睹这座通体金黄,风格华丽奢靡的清真寺真容。


与之隔几条街的Zargarpalan大街,还有一座银顶白墙,建于1840年代早期的教堂,叫做Michael theArchangel教堂。和 TezePir清真寺相比,它多了几分低调,却是巴库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俄式教堂。


(古迹)

 

在Sovetski闲逛时,我还注意到了几座两米多的筒形圆顶建筑,打听后才知道,它们是水塔。由于巴库位于干燥的Absheron半岛,因此长期为饮用水问题所困扰。直到20世纪初建成了引水管道,才得以将水从高加索山脉输送到首都。Sovetski仅存三座水塔,它们在1950年代遭到废弃。


(废弃的水塔)

 

除了历史建筑,我还试图接近当地居民的平凡生活,并且惊喜地发现,和外缘机器轰鸣黄沙漫天的景象截然不同的是,老城区的内部安静悠然。当我擅自走入居民的院子,想要一探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时候,他们非但没有指责我私闯民宅,反而热情邀请我进屋喝茶,用我不理解的阿语和我沟通。


(热情的居民)

 

我请学生帮忙翻译,采访了不少当地居民。他们中有从小生活在这儿的耄耋老人,对这片地区充满了感情,却因为儿孙的婚事,不得不考虑领取拆迁费,去相对偏远的地区买大房子;也有一位媒体从业者,说他在这儿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:诺鲁孜节,全家人聚在院子里跳火许愿,迎接新年到来;清真寺离家很近,大家结伴去礼拜;邻里关系非常融洽,谁有个小病小痛,街坊邻里就会带着药品和食物登门探望。因为生活便利,他想一直住在这儿。他觉得如果没了这些老房子,未来的孩子们问起这段历史,他们也将无从回答。我还遇到了很多善良友好可爱的人们,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还用中文的“你好”和我打招呼。这些,都和之前同事告诉我的有很大不同。

老城区的拆迁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,相关的基建和绿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如果你是个慢行客,在巴库有挺多时间可以消磨,不妨走走这片老城区,你依旧能在此看到不少受政府保护未拆迁的历史建筑,以及残存的居民区中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。

写评论

上拉加载更多

发送